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浪潮中,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关键力量,公共数据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多重使命,不仅天然服务公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展现出巨大的经营潜力。国家战略的明确指引以及各地的积极实践,为公共数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然而,要实现其创新利用与社会价值转化,仍需在开放、授权运营、激励保障、数据空间拓展与制度创新等多方面深入探索平衡策略。
一、公共数据的内涵与时代使命
(一)数据本质解析
公益属性根基。公共数据源自公共领域的运作实践,其生成与公共管理和服务密切相关。它天然肩负着服务公众、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以公共教育领域为例,学校和教育部门收集学生学习情况、教育资源配置等数据,其目的是优化教育决策、提升教育质量,进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且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过程深刻体现了公共数据的公益属性,而这种公益属性正是其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
经营潜力探寻。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公共数据的潜在商业价值逐渐被发掘。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和创新应用,公共数据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效益。以城市交通数据为例,对交通流量、出行规律等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可以为智能交通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开发更高效的交通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城市交通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展示了公共数据的巨大潜力。
(二)政策推动力量
国家战略指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这一战略部署为公共数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公共数据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挖掘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推动公共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通和合理配置。
地方实践进展。近年来,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如重庆城市率先制定公共数据开放管理细则,建设了先进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吸引了大量企业和创新团队参与数据应用开发,在智慧政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示范,促进了公共数据在地方层面的有效利用和创新发展。
二、平衡策略的核心要点与实践路径
(一)开放维度的精细谋划
1.机制健全策略
管理规范精准设定。应明确规范公共数据开放的各项要素,包括精准划定数据开放的范围边界,制定统一且严格的数据标准,以及合理划分数据类型。例如,对于公共安全领域的数据开放,要明确规定哪些治安监控数据可以在经过处理后向特定机构开放,以何种格式和规范进行开放,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审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完善保密审查和安全管理流程,防止敏感数据泄露,保障公共数据开放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监督反馈优化升级。构建透明、高效的公共数据开放监督和反馈体系至关重要。可以建立专门的在线监督平台,方便公众随时反馈数据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处理公众诉求,形成数据供需的良性互动循环,促进数据公益服务的均衡发展,提升公共数据开放的质量和效果。例如,通过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对公众反映的数据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不断优化数据开放工作。
2.优质数据集的构建与应用策略
领域聚焦与数据精加工。可以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在民生领域,如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就业保障等,精心打造一批高质量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示范数据集。以医疗健康领域为例,对患者病历、医疗资源分布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整合,为医疗科研、疾病防控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合作协同推进。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合作创新。高校可凭借其深厚的科研实力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研发,企业则利用市场敏锐度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例如,在养老服务领域,高校与企业合作,利用公共养老数据研发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共同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二)授权运营的多元模式探索
1.经营与公益融合策略
破题之法与激励机制构建。初期可优先选取具有高价值的政府数据进行开放试点,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局面。当数据的有效供给与合理收益分配形成良性循环后,借助市场机制激励更多公共机构参与数据的市场化运营。比如,上海通过开放政府的产业经济数据,引导企业开发产业分析预测模型,既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为政府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经营与公益的有机结合。
2.公共服务型运营拓展策略
领域主体专业培育。可在智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培育专业的授权运营主体。这些主体应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能够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为公共服务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例如,培育专注于智慧城市水资源管理的运营主体,利用公共水资源数据优化城市供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保本微利实践原则。相关企业应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开展公益性场景开发。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企业通过授权运营公共环境数据,为环保部门提供环境监测和分析服务,仅收取合理的运营成本和微薄利润,确保公益目标的优先实现,同时维持企业的可持续运营,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激励保障机制的全面构建
1.公益性服务研发激励举措
遴选活动与大赛组织。定期组织开展优质公益性场景遴选活动,挖掘具有潜力和创新性的公益项目。举办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服务研发的热情。例如,举办“公共数据公益创新挑战赛”,吸引众多科技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催生一批如基于公共数据的社区互助平台等优秀的公益应用项目,推动公益服务的创新发展。
奖补政策与数据档案建设。制定完善的奖补政策,对在公益场景研发中表现突出的社会主体和公共机构给予奖励。同时,加强公共数据的追溯和分析,构建全面的数据产品或服务档案。详细记录数据的来源、处理过程、应用场景以及涉及的各方主体信息,为合理的收益分配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公益服务研发的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例如,对成功研发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共数据应用项目的团队给予资金奖励和政策支持。
2.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支撑策略
平台功能优化与数据管理强化。加大对公共数据开放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开放数据平台的功能。提升搜索的精准度和匹配的智能化水平,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数据。加强数据的分级分类管理和关联数据整合,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价值。例如,在政务数据平台中,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级数据的有机整合和关联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安全技术创新与突破。积极探索新型安全技术,如量子加密技术、区块链数据安全技术等,保障公共数据的安全。创新安全技术手段,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如采用量子加密技术对关键公共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有效防范数据窃取和篡改,为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四)数据空间拓展与制度创新实践
1.个人与企业数据空间拓展路径
参与模式与政府认证作用发挥。支持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自身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政府发挥权威认证和监管作用。个人可以对自己的健康数据、消费数据等进行自主管理和合理授权使用,企业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创新应用。政府通过认证机制,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安全性和真实性,为数据的流通和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体系搭建协同策略。开展存证链、数据空间相关技术研究,构建“个人与企业主导数据管理和应用、政府认证数据质量和合规性、政务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授权访问服务”的协同体系。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和共享,激发数据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数据公益制度创新举措
数据慈善理念融入。借鉴慈善事业的发展模式,将数据纳入社会公益范畴。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有价值的数据资源,用于公益研究和社会服务。例如,企业捐赠用户消费习惯数据,帮助公益组织开展精准扶贫和社会救助项目,提高公益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公益基金设立与优惠政策实施。设立专门的数据公益基金,支持公共数据的公益开发和利用项目。同时,对符合公益性捐赠条件的支出给予所得税优惠政策,激励更多主体参与数据慈善活动。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引导数据要素在社会分配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何思远,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